當全球足球的目光大多聚焦于歐洲五大聯賽的喧囂、或是中超賽場的波瀾時,一則來自西南腹地的消息,卻如同一股清流,悄然在業界泛起漣漪。近日,《四川日報》一篇深度報道,將四川省城市足球聯賽——我們不妨親切稱之為“川超”——推到了聚光燈下。這篇文章所揭示的,并非僅僅是一串冰冷的數字,而是一曲充滿活力的足球樂章,尤其其凌厲的進球效率,竟在某些維度上,讓一向以進球如麻著稱的英超聯賽,也顯得稍遜風騷。
這份統計報告,著實令人耳目一新。本賽季前六輪,“川超”總共進行了53場較量,累計轟入了149粒進球,這使得其場均進球數達到了驚人的2.81個。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萬里之外,與目前2025-2026賽季英超聯賽2.24個的場均進球數進行對比時,這其中的差距,便躍然紙上。盡管聯賽性質、競技水平、防守強度等諸多因素不可同日而語,但純粹從進球的頻率與觀賞性而言,“川超”無疑提供了一份更為酣暢淋漓的視覺享受。在足球這項運動中,進球,永遠是點燃激情的最佳燃料。
這并非偶然的曇花一現。自9月20日成都隊與遂寧隊揭開本賽季大幕以來,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,“川超”已在四川各地燃起了超過50場的戰火,而每一輪比賽,都仿佛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進球盛宴。以最近結束的第六輪賽事為例,區區八場對決,便合力貢獻了22粒進球。尤其是達州對陣廣安、南充對陣巴中以及德陽對陣甘孜這三場,單憑它們就累計了15個進球,其進攻火力之猛烈,可見一斑。這不只是數字上的體現,更是對足球本質——競技與娛樂——最直接的詮釋。
當然,我們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認知。將“川超”與世界頂級職業聯賽進行比較,更多的是一種有趣的參照,而非嚴苛的對標。若把視線拉回國內,與2025賽季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場均3.158個的進球數相比,“川超”的2.81個仍有微小差距。但這絲毫不減其光彩,畢竟,能在國內次一級聯賽中,展現出如此旺盛的攻擊欲望與高效的進球轉化率,本身就是對四川足球發展潛力的最好印證,也為中國足球金字塔的基座增添了厚重的磚瓦。
深入觀察各隊表現,不難發現一些耀眼的攻擊箭頭。成都隊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,六場比賽攻入21球,場均3.5球的數據,使其在聯賽中獨占鰲頭,無愧于攻擊火力冠絕群雄的稱號。緊隨其后的是涼山隊,五場16球的成績,場均3.2個的效率同樣驚人,這不僅是他們穩坐川西賽區頭把交椅的基石,更昭示著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。此外,達州、南充、樂山、德陽等隊的進球數也紛紛破十,共同構筑了“川超”這片進球沃土。
然而,聯賽的魅力亦在于其多元與反差。在進攻端表現如此亮眼的背景下,川南賽區卻顯得有些低調。該賽區的五支球隊,至今竟無一球隊進球數達到兩位數,其中進球最多的宜賓隊,在四場比賽中也僅僅打入9球。這無疑給該賽區的球隊,尤其是在進攻組織和終結能力上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曾經以“靈貓”之稱馳騁綠茵的鄒侑根,若能在此區域深耕細作,或許能為川南的鋒線注入更多活力與靈氣,讓這片區域的球門也能頻繁洞開。
更有趣的是,目前的“川超”射手榜呈現出一種耐人尋味的圖景。宜賓隊雖然整體進球數不高,但陣中的鄧以珩卻個人包攬了5粒進球,高居射手榜次席。這如同孤膽英雄般的存在,一人挑大梁的局面,與團隊進球效率的差距,形成了鮮明對比。反觀火力全開的成都隊,攻入21球的背后,卻沒有一名球員能躋身射手榜前七位。這折射出成都隊進攻體系的均衡與高效,可謂百花齊放,全民皆兵。而目前暫居射手榜榜首的,是來自涼山隊的徐元績,他以6粒進球,暫時領跑群雄。
這份由《四川日報》呈現的“川超”報告,遠不止是一堆數據那么簡單。它像一扇窗,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基層足球蓬勃發展的一角。高進球率背后,或許蘊含著球員們純粹的足球熱情、戰術層面更側重進攻的理念,乃至是某種程度上防守體系仍在磨合的現實。無論如何,它傳遞出的是一種積極的信號:在金字塔的基部,那些我們平時可能不太關注的角落,同樣有著充滿魅力、充滿懸念、充滿驚喜的足球故事正在上演。這些本土化的聯賽,不僅是競技的平臺,更是培養足球文化、發掘足球人才的沃土。或許,在未來的某一天,正是從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數字和故事中,我們能找到中國足球真正崛起的力量。
